《河殇论》:中国需要继续启蒙

姜义华

《河殇论》——《河殇》争鸣录——《河殇》笔谈录


1949年毛泽东曾坦率地指出,我们还有百分之九十左右的经济生活停留在古代。四十年过去了,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是否已经同古代告别了呢?《河殇》不仅以鲜明准确的科学语言,而且以震撼人心的艺术形象告诉人们,中国还没有真正从传统的小农社会中走出来,中国今日的经济生活、意识形态、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等等,有很大一部分仍然笼罩在历史的巨大阴影之中。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之所以步履很艰难,中国在世界上之所以还没有实际地取得“球籍”即世界公民的资格,根源即在于此。

《河殇》的编导者们立意甚高。从一幅幅画片,一段段解说词,人们很自然地会联想起从康有为到陈独秀众多哲人发出的启蒙呼号。联想起鲁迅改造国民性的呐喊。启蒙思想家们早就发现,要使中国从小农社会走进现代化的文明行列,仅仅建立一些新的机器大工业、建立一些新的政治制度、新的社会组织还不够,必须使人,使全体社会成员在此同时,成为具有现代意识、现代品格的人,否则,人们会继续按照传统的小农社会意识来管理现代工业经济,来在新的政治制度、社会组织等新瓶中装入旧酒,或象现在市场上屡见不鲜的那样。在名牌瓶中装入劣质酒。然而,中国小农社会矛盾的积聚、积累所导致的现代农民战争、农民运动的广泛发展,传统的小生产意识、自然经济意识、重农抑商意识,在小土地所有制基础上依靠分配均衡化均贫富等贵贱意识等等的强化,冲击了启蒙运动的发展,使启蒙运动所提出的造就现代化的人的任务至今还是未竟之业。《河殇》有振聋发聩之功,它使人们惊醒,觉悟到中国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启蒙运动的新的发展,需要中华民族的每个成员都认清我们整个民族所面临的挑战,人人奋起,自觉、自立,积极、主动地使自己成为与世界发展直接联系的现代人。这将是我们民族振兴的力量之所在。

《河殇》并非十全十美,可挑剔处甚多,六集水准也不平衡。但是,它却是一次极为可贵的探索。社会科学工作者与文艺工作者相结合,将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成果用艺术的形象奉献于最广大的民众面前,通过电视这种最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的传播媒介,同广大社会成员对话、谈心,这也许是社会科学成果社会化的一种最优化的方式。我们对《河殇》编导者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表示钦敬,也盼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开拓者。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