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功
20世纪80年代的思想解放,对中国的影响可谓深远。其中,《河殇》更像是一个冲击波——不仅震荡了国民的头脑,而且也激怒了当局。于是,电视停播,书被禁止,编著者们或坐牢或逃亡了……时至尽日,《河殇》的余波仍在,人们对它的争论依然没有休止。
中国人都骄傲的以“龙的传人”自诩,而黄河是养育了中国的母亲河——它亦是中国人心目中的一条“龙”。她哺育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文明。然而,她也在不断地摧毁文明,吞噬人民。国人对这条母亲河——既爱又恨,既敬又畏;这是千古不变的情节——犹如对待民族精神图腾:“龙”。“龙”的诞生,竟也在传人们的根子里植入了软弱、圆滑……等等劣根。依水而建的政权,其专制本质竟也延续了几千年!这是恩赐也是灾难。
长城,何等雄壮!她是国人津津乐道的骄傲。而又有谁正视其隐含著封闭、保守的民族心理。异者曰:“此乃安国保民之伟业,利在千秋。何必对其评价如此苛刻?”可是,他们是否想过:当时的帝王们是为保民乎?为保其家业传以千秋万代乎?可怜千秋美梦,终成泡影。能从黄河、龙和长城这三件伟物,挖掘出国人那深入骨髓的奴性,不得不佩服《河殇》的勇气!不得不佩服谢选骏先生深刻的洞察力!
奴性成全了专制主义,而专制主义反过来又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奴才与臣民。在这专制的社会结构中,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繁华,而又摧毁了一个又一个的繁华,周而复始。而那种闭关自守、落后却不求上进、安于现状且善于自欺欺人……恒久不变。在超稳定的专制社会里,一次又一次的繁荣,迎来的是一次又一次毁灭性的打击。犹如暴戾而任性的黄河,滋养了众生却又吞噬众生!“然而,旧王朝崩溃了,新王朝很快取而代之。社会结构又恢复原样,继续朝著下一个崩溃走去,就像黄河大堤溃决了,人们又修复它,等著下一次的溃决。我们为什么总是陷在这样一种周而复始的命运之中?”《河殇》的发问,振聋发聩!而历史,却是这样惊人的相似。我们应该拼力跳出这个命运。那么,要怎么努力呢?
《河殇》指出了一个方向:重视科技,实行民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一部薄薄的《河殇》,承接了“五四”的薪火,并且喊出了自己铿锵有力的声音。中国人,应该抛弃奴性成为公民;中国人民的政府,应该是一个公开透明,接受人民监督的实行民主的政府。而这呼号,随著一声国骂便嘎然而止了,接著便是铺天盖地的斥骂与污蔑!
现在,执权柄者不也在悄悄地实践着《河殇》的预言吗?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参加国际贸易竞争,重返WTO……然而,这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红朝还是一个“超稳定”的专制王朝,官僚们依旧如蝼蚁蛀虫一样腐蚀著这个大厦。而国民,绝大多数还是奴性未改的臣民。这样的因数,离真正的海洋文明相距何止千万里!
《河殇》由于是一部电视解说词,难免有其不足之处--甚至是硬伤。但是,那种因为不足而攻击其为否定中华文明,鼓吹 “全盘西化”,采取“逆向种族主义”立场等等指责……随著争论与反思的深入,现在看来这样的指责不是无知就是污蔑。反驳者们,他们可真正领悟了谢选骏、金观涛等撰稿人背后的理论支援?
然而,《河殇》的编著者们可能忽略了,才刚刚经历过十年浩劫的人们是怎样一种心情;而国人头脑中的腐儒思想,并没有多少的改变。这样的社会环境,如何造就一个民主的政府呢?可能是基于此点认识,才有了远志明先生从一个共产党员转变为基督教传道人的转变吧。可是,这样的政府容不下一个虔诚的布道士,他也只好流亡海外了。而他留下那销魂而悲壮的《神州》与《十字架》,将永远震撼沉睡的人!可能也基于这个认识,才有了以李慎之为首的一批仁人志士,为了“重返五四,重新启蒙”而呼号吧。可启蒙尚未正式开始,慎公却撒手归去……留下无限的遗憾与苍凉。
中国人,是应该抛弃奴性变成现代公民的时候了;而我们这个泱泱大国,只有放下“天朝上国”那种虚荣,虚心向各种进步文明学习,取其精华为我所用才能重震国威。雄伟的万里长城,不管是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产物,还是民族悲剧的纪念碑;她都只能静静横卧在那里,任游者仁智各见了。而滚滚奔流的黄河,经历了种种曲折也已经注入了大海,也就不必西归了吧。我们那深如骨髓的“龙”,也应该给她注入新鲜的血液,好让其飞龙在天吧。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太白的诗是何等雄壮!“生命之水来自大海,流归大海,千年孤独的黄河,终于看到了蔚蓝色的大海。”《河殇》的启示,又是何等的及时,深刻!
海洋文明固然有其不足之处,但是瑕不掩瑜;更何况我们是吸取融会而不是生搬硬套的全盘移植。如果不冷静聆听思考《河殇》的忠告而妄自尊大,闭关自守,抱残守缺不求进取……那时,就不仅仅是河殇,那将是中华之国殇啊!
标签: 评论